Search


《Me Time》

前段時間,由於工作與生活上的多頭燒,即便有好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《Me Time》

前段時間,由於工作與生活上的多頭燒,即便有好些事情值得與大家分享,卻難以靜下心來寫東西。

難得的空白片段,我喜歡優先把時間花在Me Time、與自己在一起,或是讀讀別人的文字,享受一下想法「撞擊」的滿足感,很過癮。

沒有先照顧好我自己,我怎有能量照顧別人、照顧家人?這一點,一忙起來,往往容易被我們遺忘。

你今天也Me Time了嗎?不用長,也許五分鐘、十分鐘,停下手邊工作,感受一下自己,就好。

【側寫靜潔 】

在近日的忙碌中,有兩件事情,令我印象很深刻。其中一件,即是在我分享完《放下沈重的愧疚感,孩子的生命才能往前》一文後,適巧接近靜潔來演講的日子。

莊靜潔,13歲時被醫師確診為「少年型視網膜黃斑部病變」,屬於不可逆的視覺疾患,而且大多數患者視力會持續退化。

邀請前,我對靜潔的背景,作了很多功課,包含她在許多地方演講的YouTube影片、她的著作《點亮幸福微光》(寶瓶文化,2010),令她嘖嘖稱奇。

不過,最讓我驚豔的,是我們見面時,她的開場白。

「小彬老師,您有收到我的PPT,對不對?」靜潔問。

我點了點頭後,突然意識到些什麼,大聲地追加了一句「對啊!而且我有回信給妳喔!」

她帶著興奮到有點發抖的聲音說:但我想不照PPT來,可以嗎?這份PPT我已經講了幾十場,其實現在講來一點都不費力、反倒輕鬆,但我今天想要脫稿演出、走出舒適圈,可以嗎?

雖然她看不到我讚賞的表情,但是她聽得到我說:「好,支持妳,等會兒任妳發揮,而且我好期待。」

我知道,她大可不必這樣。

在這充滿聲光刺激、很多講師演講時很依賴影音媒體抓住觀眾眼球的年代裡,整整一個小時,純口語;全場近800個孩子,聚精會神,並且在最後的回饋與分享,欲罷不能。這在他們身上,是一件極為難得的事。

令孩子們感動的段落有很多,每個人被觸動的點也不同。至於我自己,對下面這個場景最為動容。

「有一次,我夾了菜,因為眼睛看不清楚、沒夾牢,所以菜掉到地上」她緩緩地吐露每一字。

「結果,我爸竟然一直跟我道歉,告訴我『靜潔,妳千萬不要難過,這不是妳的錯,是爸媽不好,把妳的眼睛生成這樣,我們一定會想辦法把妳醫好』,那一刻,我突然好希望自己消失在這世界上,他們可能才會少愧疚些。我心裡想:你們沒有錯啊!你們又不是故意的,為什麼要跟我道歉?」

親愛的孩子:知道嗎?世界上,真的少有人比父母更希望我們能平安、健康的長大,所以他們會自責、愧疚、虧欠,這都是可以預見得到會有的情緒。面對父母的愧疚感,妳可以利用它、選擇「情緒勒索」,靠此餵養為生,讓自己躲在一個很安全的角落,直到彼此的生命被啃蝕殆盡,舒適圈內不再有食物。

或是,妳也可以像靜潔一樣,問自己:我想走出被保護的舒適圈,可以嗎?


Tags:

About author
諮商心理師/資深輔導教師,從事青少年輔導工作近20年,並長期投入性別、家庭與婚姻系統、權力議題領域。堅信:「好的教養,是孩子一輩子的養分」;「父母幼時的傷痛若經療癒,是孩子的福份」
陳鴻彬諮商心理師/資深輔導教師,堅信:「好的教養,是孩子一輩子的養分
View all posts